股权激励咨询:胜蓝股权|股权激励”的“法则:定方法
日期:2024-05-26 22:36:46 / 人气:
适用不同人群的股权激励方法
1、现股激励
优点:股份收益短期内兑现;掏钱购买,因此倍加珍惜;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缺点:可能造成短期效益行为;若持股比例较大,有违两权分离;为增加利润,可能会牺牲员工利益。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非上市公司高管及技术骨干。
2、期权
优点:具有长期激励效来;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可提升公司的业绩;可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缺点:管理者可能会为自身利益而使用不法手段抬高股价;管理者的收入与员工的收入差距加大。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控股企业。
3、账面价值增值权
优点:激励效果不受股票价格的上升和会跌而影响,激励对象无须现金付出,无须证监会的审批。
缺点:每股净资产的增加幅度有限,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难以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现金流比较充裕且股价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
4、虚拟股份/在职分红
优点:无须工商登记,通过合同来约定激励对象的权益。
缺点:只有分红权,没有表决权。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层干部与技术骨干。
5、分红回偿
优点:激励对象借款入股,日后用红利冲抵借款或转让款,从而拥有完整股权权益,公司收益与激励对象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缺点:激励对象在未用红利冲抵借款前只有分红权,所有红利用于回偿,亦可回填一部分,即转实股一部分,需要时间限制约束激励对象。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非上市公司中层干部与技术骨干。
6、优先购买股份
优点:公司增资扩股时激励对象有权按照事先的约定优于第三方取得公司股份。
缺点:难以平衡创始人股东与激励对象的利益;将激励对象扩大到员工时,必须考虑员工的流动性与收益偏好。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核心骨干或员工。
7、赠予股份
优点:股份收益短期内兑现;无须花钱购买,有利于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
缺点:难以平衡创始人股东与激励对象的利益;因激励对象没有花钱购买,故其不会太珍惜。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极少数有特殊贡献的关键人员。
8、技术入股
优点:激励对象相应的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财产权转归公司所有。
缺点: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激励有限,缺乏持续创新的激励。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新产品、运作模式论证阶段,目标不明确,中层干部与技术骨干。
9、员工持股
优点: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抵御公司被敌意收购。
缺点:福利性较强,与员工业绩挂钩不足,平均化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操作上缺乏法律基础和政策指导。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所处行业较成熟的,具有稳定增长机会的公司。
10、虚拟股票
优点:虚拟股票发放不会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所有权结构,无须证监批示,只需股东大会通过即可。
缺点:公司的现金压力较大,虚拟股票的行权和抛售时的价格确定难度较大。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现金流比较充裕的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
11、股票增值权
优点:激励对象无须现金付出,无须证监会审批。
缺点: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使股价和经营者业绩关联不大,公司的现金压力较大。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现金流比较充裕且股价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
12、限制性股票/项目性股份
优点:附加条件的激励方式,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既定目标后才能获得这部分股份,激励对象一般不需要付钱购买,可以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长期的战略目标中。
缺点:业绩目标或股价的科学确定较困难,现金流压力较大。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产业调整期的上市公司,初创立的非上市公司。
13、延期支付
优点:锁定时间长,减少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计划可操作性强,激励对象的收益与折算后存入延期支付账户的股票市价上升及回跌挂钩,有利于长期激励,留住并吸引人才。
缺点:高管人员持股数量少,难以产生较大的激励力度,二级市场有风险,经营者不能及时把薪酬变现。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业绩稳定型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公司、子公司。
14、业绩股票
优点:激励对象的业绩与企业的经济收入息息相关,效果实在,激励高管人员努力完成业绩目标,实现股东和高管的双赢。
缺点:业绩目标的科学性很难保证;容易导致高管为获取业绩股票而弄虚作假;高管抛售股票受到限制。
15、管理层收购
优点:激励力度加大,加强管理层主人翁意识,使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缺点:目标公司价值的准确评估较困难,收购资金来源缺乏,若处理不当,收购成本将激增。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国有民营型公司,集体性质企业,反收购时期的公司。
16、期股
优点:股票增值与企业效益关联;经营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的中长期利益,克服了一次性中奖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经营者不必一次支付重资。
缺点:经营者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收益,且承担持有股份的风险。
适用企业类型或人员:经改制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国有独资企业。
以上便是股权激励操作过程中的所有方法,大多数公司只用得上其中的两到三个